
1、基本介紹:
李智靖,男,1988年12月出生,博士,講師,碩士生導師。本碩畢業于安徽理工大學,博士畢業于福州大學,主要從事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嵌入式系統與機電系統等領域的研究工作。近年來,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湖南省教育廳項目1項、校級科研啟動基金1項。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青年項目4項、省自然科學基金2項,省重大産學研項目1項。在國内外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授權專利2項。
聯系方式(Email):lizhijingwei@163.com;電話:17805972827
2、研究方向:
【1】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人-機器人交互協作與共融、機器人高效技能學習與神經網絡控制、深度學習與圖像處理、3D視覺測量與定位;
注:該方向始于2014年博士階段,博士畢業論文《人機交互環境下機器人碰撞檢測方法研究》
【2】嵌入式系統研究設計方向:主要包括高性能微處理器硬件系統設計(ARM, DSP, FPGA, Cadence, PADS, Altium Designer),嵌入式軟件開發(C, C++,Python),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應用開發(Linux,uC/OS, FreeRTOS等),基于華為鴻蒙(openHarmony)、歐拉(openEuler)系統的自主控制系統應用開發;
注:該方向始于2011年碩士階段,碩士畢業論文《基于ARM的電能參數檢測系統設計及性能研究》
【3】機電系統設計與控制方向:複雜機電系統設計(AutoCAD, Solidworks, ADAMS),機電系統運動控制算法及應用;
注:該方向源于本碩博機電學院學習背景
【4】實驗室内智能協作機器人、移動作業機器人、開源碼垛機器人、輕型工業協作機器人、機器人一體化關節、嵌入式軟硬件、人工智能軟硬件、倍福(Twincat3)控制器與彙川和施耐德電機、高性能計算機、一體化工控機等科研設備齊全;
注:熱烈歡迎喜歡工程技術研究開發、機器人與人工智能交叉融合及應用、高性能嵌入式系統研究開發等方向感興趣的同學聯系!
3、代表性科研工作
3.1 主持的代表性科研項目
[1] 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無力傳感器條件下非線性約束機器人外力估計方法研究”,項目編号:2023JJ40286,研究年度:2023/01-2025/12,主持;
[2] 教育廳一般項目,面向人機協作的機器人外力檢測及安全控制方法研究,編号21C0329,2022/01-2023/12,主持;
[3] 校級科研項目,人機協作環境下機器人外力檢測與安全控制,編号E52091,2021.1-2023.12,主持。
[4]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自然災害防控與公共安全”重點專項,編号2023YFC30111,面向大型複雜火場的舉高噴射消防機器人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子課題編号2023YFC3011103, 舉高噴射消防機器人智能控制系統研究,2023/11-2026/10,參與;
[5]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編号2018YFB130860,面向智能手機制造的柔性機器人自動化生産線研制及示範應用;子課題編号2018YFB1308603,人機/多機協作及技能傳遞技術,2019/06-2023/05,參與;
[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針對時變問題求解的定時收斂容噪遞歸神經網絡模型及其集成電路研究與實現,編号:62273141,2023/01-2026/12,參與;
[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兼有接觸位置和壓力檢測功能的柔性面電場觸覺傳感器,編号:51575111,2016/01-2019/12,參與;
[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通過粘彈性包覆層形變力反饋主動提高機器人安全性,編号:51175084,2012/01-2015/12,參與;
[9] 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具有複雜不确定性的輪式移動機器人抗飽和跟蹤與鎮定統一控制,編号:51605093,2017/01-2019/12,參與。
[10] 福建省高校産學合作重大項目,2015H61010038,沖壓産線自動送料機器人及其系統集成裝備,編号:G2015H6012,2015/04-2018/03,參與。
3.2 代表性科研論著
[1] 李智靖, 葉錦華, 吳海彬. 機器人帶未知負載條件下的碰撞檢測算法[J]. 機器人, 2020, 42(1), 29-38.
[2] 李智靖, 葉錦華, 吳海彬. 基于卷積力矩觀測器與摩擦補償的機器人碰撞檢測[J]. 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 2019, 53(3):427-434.
[3] Pan C Z, Fei X Y, Xiao J S, Xiong P Y, Li Z J, Huang H. Model-Assisted Reduced-Order ESO Based Command Filtered Tracking Control of Flexible-Joint Manipulators with Matched and Mismatched Disturbances[J]. Applied Sciences, 2022, 12(17), 8511.
[4] Li Z J, Ye J H, Wu H B. A virtual sensor for collision detection and distinction with conventional industrial robots[J]. Sensors, 2019, 19(10):2368.
[5] Li Z J, Ye J H, Wu H B. Robot collision detection and distinction based on conventional filtering dynamic model[J]. Sensors and Materials, 2019, 31(12):4113-4133.
[6] Li Z J, Wu H B, Yang J M, Wang M H, Ye J H. A position and torque switching control method for robot collision safet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ation and Computing, 2018, 15(2):156-168.
[7] Zhijing Li, Minhao Wang, Jinhua Ye, Haibin Wu. A review of model-based online identification methods for robotic systems[100]//The 1st Joint Symposium on Advanced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Industrial Revolution 4.0, Fuzhou, Fujian, China, 2016.12.01-12.03, pp: 57-70.
[8] Haibin Wu, Zhijing Li, Jinhua Ye, Shenchen Ma, Jinwen Li, Xiaoning Yang. Firefighting robot with video full-closed loop contro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afety and Security Engineering. 2016, 6(2): 254–269.
[9] Haibin Wu, Jianpeng Chen, Yixian Su, ZhijingLi, JinhuaYe. New tactile sensor for position detection based on distributed planarelectric field[J]. Sensors and Actuators A: Physical, 2016, 242: 146-161.
[10] Sumei He, Jinhua Ye, Zhijing Li, Shiyi Li, Guokui Wu, Haibin Wu. A momentum-based collision detection algorithm for industrial robot[100]//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Biomimetics, December 6-9, Zhuhai, 2015, pp: 1253-1259.
3.3 授權代表性國家發明專利
[1] 李智靖,吳亮紅,潘昌忠,金傑,陳磊,賈睿. 一種無力傳感器的機器人外力檢測方法, CN114800620B, 2023-12-12,發明專利,授權.
[2] 李智靖,彭俊,吳亮紅,潘昌忠,金傑,左詞立. 一種基于高階擾動觀測器的機械臂接觸力估計方法,2024-12,發明專利.
3.4 代表性獎勵榮譽
4、教學研究
4.1 主持的教學研究課題
4.2 指導的代表性競賽獲獎
第二十六屆中國機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賽,全國二等獎,第一指導老師
第十四屆中國教育機器人賽,全國一等獎,第一指導老師
第三屆高校電氣電子工程創新大賽,全國二等獎,第一指導老師
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4)(原互聯網+),湖南省銅獎,第一指導老師
第二十六屆中國機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賽,湖南省二等獎,第一指導老師
第三屆高校電氣電子工程創新大賽,湖南省一等獎,第一指導老師
第五屆湖南省研究生人工智能創新大賽,湖南省二等獎,第一指導老師
第三屆湖南省研究生計算機創新大賽,湖南省三等獎,第一指導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