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沿革:本學科自動化專業始建于1983年,2003年獲批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10年獲批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12年獲批控制工程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2016年獲批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國防特色學科。
培養目标:主要培養從事控制及相關領域内各種系統的研究、開發、設計等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
研究方向:本學科主要包括以下五個研究方向。
1. 先進控制理論與方法
本方向針對複雜控制系統存在時滞、不确定、混沌和非線性等難以解決的基本理論問題,研究時滞系統、網絡系統和非線性系統的魯棒控制新理論和新方法、伺服系統高精度控制和擾動抑制方法、非線性複雜過程和欠驅動機械系統的分析與控制設計。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時滞系統魯棒控制、網絡控制、電力系統分散控制、伺服系統高精度控制、欠驅動機械系統控制、複雜非線性系統分析與控制。
2. 模式識别與智能系統
本方向以信息處理與模式識别的理論技術為核心,以數學方法與計算機為主要工具,研究對各種媒體信息進行處理、分類和理解的方法,并在此基礎上構造具有某些智能特性的系統。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智能圖像處理、語音信号處理、機器視覺與智能機器人、群體機器人、智能控制理論與方法、人工智能理論與方法、智能優化算法等領域的理論方法與應用。
3. 現代檢測技術與智能裝置
本方向以檢測信息獲取、轉換、處理、識别的原理方法及應用技術為核心,研究将神經網絡、遺傳算法、小波分析等先進算法應用到各種物理量檢測中的先進檢測理論與方法,研究網絡化、智能化、分布式的現代監測系統及其關鍵技術,建立精确檢測模型,研發滿足實際工程應用的測控新産品。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智能檢測與傳感系統、軟測量技術與智能化裝置、現代測控技術及儀器儀表等。
4. 複雜系統分析與優化
本方向發揮控制論及學科交叉優勢,立足自動化及計算機工程,以智能科學的理論方法解決工程中的複雜系統建模、分析、控制與優化等問題,實現複雜系統的智能性、自主性、協同性及可靠性。研究領域包括:智能電網、智能交通系統、智慧物流系統、多智能體與群機器人系統、智能物聯網與信息物理系統、大數據分析與先進計算、智能制造優化調度、複雜優化問題的智能計算理論方法等。
5.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控制技術
本方向以現代電力電子技術與先進控制理論為核心,借助數學分析方法和計算機仿真軟件等工具,研究各類電力電子變流裝置、電氣傳動系統、新能源發電系統等領域的新型控制方法及穩定性分析理論。主要研究領域包括:DC/DC開關電源控制技術、PWM整流器控制技術、電氣傳動控制技術、光伏并網逆變器控制技術、風力發電機組控制技術、電力電子變流器群控技術及其穩定性分析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