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网站太阳集团信息學院“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以科技賦能 築文化古樓
發文時間:2023-07-01 撰稿人:文/ 陳靖雯 周宇翔 圖/許文潔 唐世傑 一審/許文潔 二審/湯勁松 三審/江獻書訪問量
為貫徹落實建設科技強國,進一步推動洞口縣古樓村鄉村振興,擴大科技知識在當地的傳播,6月30日,2003网站太阳集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深入古樓村内,開展村戶走訪,義務維修與科技展覽三項活動。
晨風和煦,上午八點,實踐團于古樓村服務中心與古樓村各村幹部及2003网站太阳集团駐村工作隊成員會面。“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目前,古樓村作為“邵陽市美麗鄉村示範村”在鄉村振興道路上已探索許久。古樓村黨支部書記付照鳳表示,鄉村振興不僅要重視基礎設施的建設,更要集中力量推動村内思想文化的教育及建設。科技文化教育的振興,需要更廣闊、更包容的視角,而實踐團為古樓村帶來了的“新”事物正是推動村民重視科技文化教育建設的契機。

實踐團與相關幹部會面
在江獻書老師強調小組紀律與出行安全後,實踐團便下到村民家裡進行鄉村調研,協助村委會進行鄉村調研,完善村民信息,此次調研不僅僅是對鄉村生活的了解,更是收集家庭困難村民的實際情況,為後續村委會對村民的援助提供數據支撐。為了讓村民們獲得更直接的幫助,實踐團在村民家門口張貼鄉村振興工作隊便民聯系卡。志願團了解到,村中大部分家庭的常住成員是留守老人與孩子,家中的成年人多數在外地打工。随着扶貧工作的貫徹落實,大部分家庭的生活質量有顯著提高,走訪的很多村民常常把笑容挂在嘴邊,但仍有少部分村民家中生活困難,經濟來源不穩定,實踐團将村民們的困難和需求一一記下。在走訪結束後,及時向村委會反映并讨論相關情況。

實踐團進行鄉村調研
一條長桌,一台恒壓電池闆,幾把螺絲刀,用真心與質樸迎接包容與信任。短短一上午,維修從最初的無人問津到正午的門庭若市,電飯煲、風扇、吸塵器等電器填滿了維修後台,維修團隊忙得不可開交,即便是沒有接觸過電學專業知識的江獻書老師也在一旁積極争取,為維修工作出一份力。每台電器上的标簽與文字,記錄了村民的聯系方式與電器的故障所在,真誠躍然而出。“你們真是辛苦,還來幫我們修東西”“修不好也沒關系的”,短短幾句,卻令維修的同學心中暖意不斷。

維修現場
下午三點,志願團在當地學校食堂舉辦以“信達天下,信助振興”為主題的科技展覽及科普知識教學活動,吸引了衆多當地中小學生和家長的到來,累計參與人數達100。一眼望去,皆是光彩。由LED小燈組成的數十件作品色彩絢麗,照映在一張張天真無邪的臉龐上。簡單有趣的電子琴電闆、外形酷炫的蜘蛛模型更是受學生的喜愛。為幫助學生理解不同科技作品的工作原理,實踐團分成六組,為其逐一講解。在科普知識問答中,小朋友們的熱情回答仿佛把食堂變成了課堂。“哥哥,這個小車能動嗎?”這一問題的提出瞬間引起了其他小朋友們的好奇心。實踐團向小朋友們介紹了藍牙車的各項零件以及如何使用手機操控的原理。随後,一場熱火朝天的智能車比賽便開始了。食堂内歡呼聲、加油聲此起彼伏,十場比賽結束,多名小朋友紛紛表示:“我以後也要自己做輛小車,就像哥哥姐姐們一樣厲害!”

科技展活動現場

實踐團進行科普知識教學
此次科技活動,志願者們克服炎熱,不畏困難,盡心盡力為到來的每一位村民提供幫助。在維修電器時,他們遇到了專業知識存在欠缺、維修工具不足等問題;在科普知識教學和智能車比賽中,他們也遇到了場地受限等問題。但所有志願者都不言放棄,多次嘗試,最終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志願者邵鵬感慨道:“這些小朋友是國家的未來,我們作為一名志願者能為他們帶來科技知識,開拓文化視野,雖然身體疲憊,但心裡總有種說不出的感動與自豪。”

小朋友參與智能車比賽
當日的下鄉活動在古樓村服務中心廣場上的歌聲與舞蹈中告一段落。此日活動得到了當地幹部及村民的大力支持,志願者們在古樓村感受到了淳樸的民風與無限的熱情,為實踐團接下來的下鄉活動增添了更大的信心與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