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人養着一隻精神的孔雀
發文時間:2018-03-16 撰稿人:心理健康部訪問量
我有一個仕途上的朋友,因為受賄被判了刑,在獄中感到無聊就看書寫文章,後來竟寫上了瘾,不斷有佳作發表,出獄後竟成了一個小有名氣的作家。所有人都以為他會借此東山再起,他卻看淡名利,賣了城裡的房子,到偏僻的鄉下定居,種點小菜,養點小雞小鴨,然後專心寫作。面對人們的疑惑,他說,他愛上了孤獨。
他說在監獄裡他感受到了失去自由的痛苦,但同時獲得了一份心靈的甯靜。在那段忏悔的時光裡,他的思想得以淨化。最初的孤獨是可怕的,可是時間久了,他發現,孤獨是他自己給自己釀的美酒。
由此可見,人都有一個更好的“自我”,那個“自我”要在獨處時才能被自己窺見,才能被自己尋找回來。對于有時機發現“自我”的人,在孤獨中行走,在孤獨中思索将是人生中非常美妙的一種體驗。可是我們大多數人面對被禁足這樣的郁悶事,十有八九都會感到煩躁不安,一心想逃離出去。其實倘若能換種心情去對待,像那個監獄裡的朋友和薩米耶·德梅斯特一樣,能漸漸習慣孤獨,安心在裡面讀書、思考、寫作或者借用别的有意義的事情來驅趕寂寞煩悶,可能最後也會像他們一樣在孤獨中品出一份詩意和禅意來。其實細細想來,有時孤獨寂寞不一定是壞事,極有可能是創造另一種全新生活的契機,會讓你靜下心去思考更多深層次的問題。
蒙田、梭羅、法頂禅師……古今中外,一個個思想巨匠,哪一個不是把孤獨當作親密伴侶?
近日閑讀《豐子恺文集》,文集裡收集了他大量的日記書信,有一段文字讀後久久萦繞心間:
“上午有課,下午無事。與三兒到圩買冬筍煮之,複加以蛋,甚美。飲三花酒二杯,吃飯三碗。”
大概可算文集裡最短的一篇。雖短,但我歡喜這一篇。私下猜想,那日豐子恺先生心情一定甚好,隻冬筍,加些蛋,便成美食。有美食,添酒小酌,酒後,飯三碗。雖已無法追尋當年他因何事而欣喜,但能料想彼時的他心境純美,超然萬物,興許那日并無閑事挂心頭,亦無病痛纏于身吧!
在那樣的烽火年代,盡管物質匮乏、身體欠佳,可豐子恺先生終日能達觀面對,幾乎日日不忘記錄生活點滴,工作之餘還堅持看書、畫畫、寫散文,想來,已是相當不易。他在《病中作》一詩中記到:“歲晚命運惡,病肺又病足。日夜卧病榻,食面或食粥。切勿訴苦悶,寂寞便是福。”在他眼裡,寂寞是上天賜予人的清福,若是一個人能守得住寂寞,寂寞便會開花,這是寂寞予人最大的回報。
雪小禅說:“更多時候,孤獨的人都養着一隻精神的孔雀,獨自在自己的精神花園裡散步。”那些身陷孤獨而不感寂寞和無聊的人,他們一定有着強大的精神在支撐着自己,才使自己在最孤寂的時候也不凋落,在身處絕境時内心依然堅定着一份執著的信念。因為他們向往在孤獨中完成一次涅槃,變成那隻最美的孔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