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捕手
文\譚靜瑤 圖\孔慶祎

“你不了解真正的失去,唯有愛别人勝于自己才能體會”。——《心靈捕手》
今天,我們要推薦的電影是心靈捕手,影片的主人公是一個名叫威爾的麻省理工學院的清潔工。威爾在數學方面有着過人天賦,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内解開數學系老師花幾個月才能解開的難題。但他卻是個叛逆的問題少年,社交恐懼,無法正常的建立人際關系。是因為他一出生就是個抛棄的嬰兒,并且在童年被多次慘無人道的虐待,這使他的性格變得極度敏感。後來在教授藍勃、心理學家桑恩和朋友查克的幫助下,威爾最終把心靈打開,消除了人際隔閡,并找回了自我和愛情。
該片講述了跟多關于友情,愛情等方面的問題,男主的性格跟許多大學生相似,能夠引起我們諸多的共鳴。我們可以體會到童年的創傷對我們影響很大,有一句話說的好,“幸福的童年療愈我們一生,不幸的童年我們用一生療愈”。而生活的目标感,才是我們走出困境最好的方式。有自己想要追求的東西,而不是每天渾渾噩噩的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想面對現實世界。
所以,即使失去所有,我們也要做個溫柔的人,好好愛自己。
觸不可及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好。一開始會感激不盡,可是久了便成習慣了,習慣了别人對你的好,便認為是理所當然了。總是習慣了得到,卻忘記了感恩,然後漸行漸遠。”今天我們要推薦的電影是《觸不可及》。
一個是行動不便、需要坐輪椅的大富豪菲利普,另外一個則是刑滿釋放人員德瑞斯,一個相當懂得察言觀色的黑人小夥子,如今他是菲利普的“保姆”,負責照顧他的一切飲食起居。從表面上看,菲利普和德瑞斯之間可以說沒有一點相似之處,不論是他們的生活背景還是身份地位,基本上是兩個完全相反的極端。可即使如此,這兩個人還是建立了一種不太穩定但持續上升的朋友關系,而且全部是以真誠、坦白和幽默作為根基的。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都将經受一次前所未有的情感洗禮,同時也逼迫着他們重新審視生命與愛的意義。
人有階層之分,但人性是共通的;有時候尊重比善良和同情更打動人心。電影《觸不可及》也是在告訴我們這個道理,不要用自己所謂的善意去傷害别人。我想每個人都至少有這麼一個摯友,你和他在人生的拐點遇到,驚歎于彼此的不同或者相似,有過不少平淡無奇卻值得紀念的時光,任白雲蒼狗,風雲變幻。